2008年12月23日 星期二

青少年藝術治療

青少年藝術治療

讓青少年進行藝術創造的主要目的在於讓他們利用創意建構自己的繪畫時,可以藉此機會探索和表達自己的內心。隨著人的成長,經歷,和改變,他們的感覺和內心會隨著改變, 藝術治療提供了一項不同於一般心理諮詢和治療的過程------直接採取口語來進行溝通。青少年並不擅於或願意利用言語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和想法,而利用藝術治療可以避開這點,創作的作品往往可以透露出其內心的想法,他們內心的感受可以藉由隱喻的形式在其作品中呈現出來,除了藉由作品直接表達想法之外,治療師可以利用回應性創作作品來建立同理關係和做為治療話題開頭的引子,利用畫作為一種想像的詮釋性對話及分享,治療師也能夠讓案主對於取得對其的信任,在”青少年藝術治療”一書中,作者並不贊同直接對於青少年的作品進行公式化的解讀,這種謀殺圖像(imagicide)模式經常給作品貼個標籤或給個固定的解釋,舉例來說,若作品中有橘色和紫色的組合,會直接將其解讀為精神分裂症,他認為應該重視的是作者自行的解讀,因為作品中同樣的事物,對於不同人來說,所代表的不盡然相同,每個圖像的創造本意都是創作者對生命的投射,必須尊重案主的想法,若一昧的制式化解讀,反而會使治療師與其的關係疏遠,使治療變得困難。唯有在治療師和青少年關係夠穩固的基礎下,才能夠讓青少年進行心靈修復的工作。

  整個治療中除了治療師帶動的團體的方式外,整個工作室氣氛營造也是不可或缺的,不管是任何形式的心理治療,治療中兩個最重要的元素就是安全和焦慮,必須讓病患覺得安全,才有可能讓他們敞開胸懷進行探索及分享他們的內在生命,焦慮和安全的關係就像是槓桿的兩端,案主在進行治療時,本身就會引發相當的焦慮,恐慌感,因此治療師的工作變是負責營造充足的安全感,根據Bruce L. Moon的看法,一個好的工作室,最好可以在牆上掛幾幅畫作------可以激起雙方的靈感,或作為治療的引子.隨時都有充分的美術素材和器具,才能讓案主感受自己真正受到重視,再者,若案主在零感來時卻因為器材不足,無異是讓整個治療活生生的被打斷,其他向燈光,音樂,色彩等,雖然不是相當主要的要素,但是只有對於氣氛營造有所影響的都值得用心經營。

  對於治療團體在工作室中的互動模式,治療師必須對案主們的行為規範有基本並且一致的的規定,由於治療行為不是單獨進行,其中一位病患不穩定的情緒可能會影像其他人的治療,因此需要有些規定以維持治療的順利,但是規定也不適合太過鉅細靡遺,才不會對創作形成拘束,而這是治療師所需要衡量的,制定這些規定額外的好處---讓事情能有可預期性,讓人能夠有安全感。對於任何不適當的行為,治療師都應該給予回應,不能忽視,否則行為會被解讀為適當,而失去治療的意義。

  藝術治療中青少年會有的心理轉變—1.抗拒(resistance)2.發想(imagining)3.投入(immersion)4.放手(letting go),治療方針必須根據階段的不同來加以調整,才能真正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1. 抗拒(resistance):
大多數的青少年並不瞭解自己為何要接受類似的治療,大多數的例子下,他們都是被師長們強迫參加的(此處採用的是歐美的例子,因為類似的工作室在國內並不普及)因此在初期多半會採取敵對的態度,同時他們也相當厭惡自己被人家視為病態的感覺。除此之外,治療師的”成人”身分也是造成雙方對峙的原因,由於成人的身分經常與權威角色(父母)連結,青少年相信自己的想法,感覺,是獨一無二的,並非大人們可以了解的。面對這個時期,治療師除了須了解這種情需並非針對個人,是不可避免的,美國藝術治療先鋒之一Don Jones曾說過,對於各種行為,治療師應該"永遠回應(response),但不要反擊(react)"

2. 發想(imagining)
此時期的青少年開始了解到之前抗拒行為的意義,會感覺到某種程度的悲傷和不連續感,這種悲傷悲傷被稱為”治療性憂鬱”,青少年會覺得需要被支持,包容,也會開始感受到治療的必要性,此時治療師和案主該使有穩固的關係,可以開始思考工作的目的,核心價值,信念,也是讓青少年了解目前的現實,理想中的現實和對未來的期望.此時治療師的目標為:
a. 讓青少年不再否認自身行為和情緒困擾
b. 建立以信任,共同投入藝術創作為基礎的治療關係
c. 幫助青少年了解未來將如何轉變

3. 投入(immersion)
此時期的案主能夠和自身的經驗作連結,並承認自己所擁有的情緒,行為困擾,也因為開始面對內心比較黑暗的層面,畫作的風格會變得較為深沉,乍看起來有問題,但其實是正常的路程.此時對於治療師和青少年來說,都是相當的挑戰,案主投入治療後,開始對於過去的行為,想法開始感到焦慮,所以其作品常常與邪惡,破壞有關.此時的治療師維持一貫的接納和支持態度是很重要的,幫助他們度過這段,將可以讓案主更了解自己正相和負相的特質。

4. 放手(letting go)
此時期的重點在於讓整個治療的效果內化和鞏固,要讓青少年能夠把各種從治療師身上所學,分享的經驗應用到非治療環境的外在世界,重新與外在世界建立良好的關係,此時期的案主已經能夠利用藝術作為表達內心情境,這也同時象徵著與治療師的治療關係結束,心中那份離別感,往往也是可以在其創作的作品中看到的,這也將是他們所學習到另一個健康的離別方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